脑梗塞临床表现
主要的临床症状
脑梗塞部位临床分类
(1)腔隙性梗塞 脑梗塞的梗死面积小于1.5毫米,表现为:亚急性起病、头昏、头晕、步态不稳、肢体无力,少数有饮水呛咳,吞咽困难;也可有偏瘫、偏身感觉减退,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。
(2)中等面积梗塞 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、双侧额叶、颞叶区发病多见。表现为:突发性头痛、眩晕、频繁恶心、呕吐、神志清醒,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、偏盲、中枢性面瘫及舌瘫、假性延髓性麻痹、失语等。
(3)大面积梗塞 患者起病急骤,表现危重,可以有偏盲偏瘫、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、脑疝、昏迷等。
脑梗塞临床检查
CT检查
MRI检查
常规检查
特殊检查
三氧疗法有效治疗脑梗塞
理论基础
作用机理
(1)明显提高患者血中ATP含量。ATP通过血液循环到缺血、缺氧脑组织,钠钾通道迅速恢复活性,正常运转,减轻并纠正水钠潴留,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,减轻脑水肿;
(2)三氧可很大程度上提高血氧饱和度,改善血液循环,激活红细胞代谢(激活磷酸戊糖旁路,增加红细胞内2,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,血红蛋白曲线右移),改善组织供氧,恢复细胞功能;
(3)三氧混合血液后,红细胞膜上发生过氧化反应,细胞膜的可塑性和通透性增强,从而使膜的流动性增加。逐渐增加膜表面负电荷,降低了细胞沉降率的同时,血浆黏稠度随之大大降低,阻止血栓的发展;
(4)三氧可以对粘附在患者血管壁上的脂质物质(如色斑等)产生强烈的氧化作用,除此之外,三氧还具有增加患者血管弹性的作用;
(5)三氧能清除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形成的自由基,起到保护脑细胞作用,而三氧产生这一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激活患者的抗氧化酶;
(6)三氧通过提高脂质过氧反应水平,参与体内脂质的代谢,降低血脂,可使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,使人体血脂调节能力和溶解速度明显提高,有效防止再阻塞。
案例分析
案例一
患者:李**,男, 70 岁
主诉: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3天
既往史:糖尿病,右股骨头坏死。
查体:入院时T36.4 P70 次/分R18 次/分Bp160/100mmg, 神志清楚,语言流利,右侧肢体肌力IV级,右髋关节活动障碍。
头部CT:双侧基底节区脑梗塞。血糖8.5mml/L CHOL6.7mmol/L TRICT2.7mmol/L 余正常。
诊断:1 .多发性脑梗塞;2. 高血压病3 级;3. 2 型糖尿病;4 .右股骨头坏死。
治疗:经3次三氧大自血疗法治疗后,病人这一疼痛症状明显缓解,治疗5次后 ,20天后出院。患者可缓慢行走,肌力V级,右髋关节疼痛消失。
案例二
患者:谢**,男,58岁
主 诉:言语不利、双足麻木疼痛4月余。
诊断:
1.脑梗塞(恢复期)
2.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
3.陈旧性脑梗塞
4.2型糖尿病
5.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
6.卒中后精神障碍
7.高血压3级(很高危)
治疗方案:
1.口服:阿司匹林,阿托伐他汀钙,普罗布考,瑞格列奈,甲钴胺片,维生素B1,草酸艾司西酞普兰
2.静滴:前列地尔,银杏叶提取物,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
3.三氧体血回输疗法,每日一次。
疗效:十次三氧大自血治疗后,小便失禁,流清鼻涕等症状消失,二十次后,疼痛麻木症状基本消失。
案例三
患者:乔**:男,67岁
主诉:左侧肢体无力10天。
诊断:脑梗塞(急性期),
脑出血后遗症,
陈旧性脑梗塞
口服:阿司匹林,阿托伐他汀钙片,维生素B1片 维生素B12片
静点:奥扎格雷注射液,依达拉奉注射液,纤溶酶注射液。
三氧自体血回输每日一次
疗效:两次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后,可独立行走,共治疗5次。
以上案例由平遥长龄脑血管病医院案例提供,未经许可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